本報訊 駐四川記者 龍財金 報道 眾所周知,夾江作為中國西部最大的陶瓷生產基地,是國內五大陶瓷產區之一,擁有一批優秀的陶瓷生產企業。然而,從當前的行業形勢來看,夾江陶瓷產業發展現正面臨巨大的壓力與挑戰。
近年來,隨著各大新興陶瓷產區的不斷崛起,作為四大傳統產區之一的夾江產區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趨于劣勢。尤其是近5年來,夾江陶瓷銷售區域呈萎縮趨勢,自主品牌的競爭力逐漸弱化,原有的西南、西北市場逐步被后來的山東、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的陶瓷企業所“瓜分”,本土企業已經面臨著極大的生存挑戰。記者與當地資深的業內人士交流獲悉,在他們看來,夾江產區現在正面臨著六大危機。
經過當地業內人士的總結歸納,此六大危機分別是:
第一,受經濟大環境不景氣的影響,我國GDP增長放緩,特別是國家壓縮房地產投資,帶動了很多行業固定資產投資下滑,其中陶瓷產業也是受影響較為嚴重的行業之一。
第二,過去短暫虛假的繁榮,促使了夾江本土企業新線的擴張和產能擴張,產能釋放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飽和。近年來,夾江盛世東方陶瓷、華宏陶瓷等本土企業建成了號稱“亞洲最長的陶瓷生產線”,單線日產能已經達到近5萬平方米,此外一大批新線的不斷投產,造成當前產區瓷磚產能嚴重過剩。
第三,生產成本不斷上漲,所謂的生產成本上漲指的是勞動力成本上漲、物流成本上漲和優質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多方面共同影響,導致陶瓷企業生產成本不斷增加。
第四,今年國家新《安全法》、新《環保法》、新《建筑衛生陶瓷準入標準》以及“大氣污染物的特別排放限制值”的付諸實施,將促使企業不斷加大資金和技術的投入,從而促使行業競爭加劇。
第五,夾江陶瓷產區原材料供給的劣勢逐年顯現,國內和省內具有原材料優勢的地區都在興建瓷磚廠,加之公路限載、限運,夾江的優質原材料供給成本已經呈上升趨勢。
第六,沿海知名陶瓷企業和一些知名品牌直接到內地原材料豐富的地方辦廠或貼牌,這對內地各個市場,以及夾江各陶企品牌的打造都會造成很大沖擊。
危機已經出現,如何破局才是關鍵?,F目前產區政府與企業都在探索與思考解決當前產區所面臨的困難。與此同時,政府也會出臺相應的政策支持企業自救。但最后歸根到底還是需要企業發揮自主能動性,尋找出一條突圍之路。


